2025年5月14日,万商天勤携手律商联讯共同举办“虚假陈述与欺诈发行责任竞合与承担”主题沙龙。本次分享会旨在通过多维度实务视角,系统解构注册制改革下资本市场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体系。
沙龙特邀万商天勤北京办公室合伙人薛莲、吴宗楠、李浩,广州办公室合伙人蒋珊珊作为分享嘉宾,结合丰富的专业储备与实务经验,深入解析资本市场违法行为责任认定的边界。
北京办公室合伙人李浩律师以《证券虚假陈述与欺诈发行的监管特点与趋势》为主题展开分享,指出新《证券法》及"国九条"推动监管逻辑向事中事后全链条转型,构建起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防假打假体系。通过剖析注册制下双罚制、退市追偿等机制,揭示"从严监管、立体追责"新态势:强调"追首恶"精准锁定控股股东及高管责任,以"行刑衔接+民事赔偿"形成立体约束。针对欺诈发行,梳理从1993年《股票条例》到《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则演进,指出当事人承诺制度与刑事风险同步强化的监管趋势。
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吴宗楠律师以《从典型案例看欺诈发行的追责逻辑》为主题展开分享,通过相关案例揭示"编造虚假内容+主观故意"的双重认定标准,阐明控股股东、实控人连带追责机制。结合《证券法》181条处罚梯度,解析"重大虚假内容"的量化边界及"申报即担责"原则的穿透式适用,特别指出消极型欺诈中隐匿关联交易等行为的法律风险。针对应对策略,提出从证据分析、案例对比到专家意见协同的六步抗辩体系,为市场主体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路径。
北京办公室合伙人薛莲律师以《证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平衡和规制》为主题展开分享,深度解读新"国九条"下"长牙带刺"监管体系的执法逻辑。通过剖析相关典型案例,揭示当前类案不同罚、行刑衔接模糊等现实困境,特别对比四家财务造假企业中仅一家被定性欺诈发行的裁量标准差异,直击规则滞后与裁量失衡的症结。薛律师还提出构建动态量化模型统一执法尺度,依托“查审分离”机制优化裁量流程,强化证监、公安、检察多部门协同,借助裁量说理透明化,平衡从严监管与过罚相当原则。
广州办公室合伙人蒋珊珊律师以《信披违规与欺诈发行违法竞合下的刑事责任认定与应对》为主题展开分享,解析了行刑衔接机制和欺诈发行罪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竞合规则。通过对近年来违规信披与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数据,揭示信披违法高发态势;并对比两罪法定刑差异(欺诈发行最高15年/违规披露最高10年),结合最高检印发的《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阐明"同源财务数据分罪追责"原则。针对新"国九条"穿透式监管要求及2025年证监会立法重点,提示企业需强化刑事风险防范,关注新旧法衔接时效,建立高质量信披合规体系。
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围绕责任竞合场景下的实务痛点和举证困境等展开交流,讨论中既有监管逻辑的学理碰撞,更渗透着对操作细则落地的关切,为不同市场主体搭建起风险认知的共识框架。
本次分享会通过理论推演与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式,为与会者厘清了责任竞合场景下的合规路径与风险缓释方案。未来,万商天勤将继续深耕证券合规领域前沿课题,依托跨地域专业团队联动优势,深化与监管机构、学术界的研讨机制,搭建资本市场合规实务智库平台。